banner

行业资讯
品质赋能平台 聚力价值信任

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

来源:英格尔检测 发布时间:2022-07-05

  稳定性样品选取

  三批自研制剂的规模应符合要求。Q1E中提到,考虑生产和分析的变异,尽可能保证注册批样品0月含量接近标示量的100%:过高则申请中拟定的货架期可能过长;反之,过低则在拟定的货架期结束前,其含量可能已低于质量标准。

  另外,0月的检测理论上是从稳定性放样开始计,而实际操作中,可能往往为成品的检测结果,如实际放样时间有较大出入,一方面根据内部管理规程只执行,例如超过1个月,则复测,另一方面还应针对具体检测项目是否重新检测宜作风险评估。

  参比制剂的选取:如已有研究结果已充分反映出自研样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信心足,则对市售品的生产日期要求可适当放宽,毕竟稳定性结论中“不劣于参比制剂”还应注意参比制剂批次的实际生产日期。

  2.考察周期及放样量

  参照RLD的效期,按指导原则推荐的长期和加速时间点放样,一般自研样品考察至Exp+1,RLD考察至近效期。

  3.多规格多包装

  作为研发分析岗位,处方工艺锁定后,甚至在稳定性阶段可能也需要配合制剂部门筛选一些关键质量属性。除品种本身的多规格外,可能还涉及到不同包装,加上本身的3批同步考察,样品批次甚至超出个位数。如此庞大的样品量,遇上加速1~3月,时间点密集,加上内部管理规程对稳定性样品检测的时效性要求,仪器和人员的压力巨大;同时,忙中出乱又是另一个隐患。



稳定性研究


  ICHQ1D的括号法和矩阵法对多规格样品的稳定性研究中的简化研究进行了很好的补充。括号法关注的是极端水平,对规格进行了简化,假设任何中间水平样品的稳定性可以被所选择的极端水平样品的稳定性所代表;矩阵法将试验样品简化为时间点对全部因素组合的一个选定子集,假设受试的每个样品子集能代表着所给时间点上所有样品的稳定性,从而对检测频率进行了简化。

  往往一个品种做到稳定性研究中期了,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结果。稳定性数据结果应评估物料平衡,考虑会导致物料失衡的因素,趋势“不明显”或者“反常”的原因可从多方面入手,此处可按“人、机、环、法、料”的顺序去排查:(1)检测是具体分析人员执行的,首先操作过程有没有异常,是否对操作规程有深入的认识和严格的执行;(2)稳定性时间跨度大,仪器、设备、色谱柱性能是否差异大;(3)操作规程中对检测环境是否有严格要求,尤其是一些特殊剂型的特殊检测项目,对环境温湿度敏感;(4)检测方法经系统的方法学验证,自身的变异应能满足稳定性样品的指示能力。一般到稳定性阶段了,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检测方法(包括样品制备方法)需要调整。(5)样品本身的批内、批间差异性。

  稳定性试验本身时间跨度长,数据庞杂,而往往研发人员认为都已经到稳定性阶段了,本身分析方法就已经过验证和转移,不管样品是RD还是QC部门检测,按照拟定的标准和限度检检样就行,而忽视了对稳定性数据的及时汇总和科学分析,以致趋势超预期、甚至相关检测项超出货架期质量标准限度,才不知如何补救,悔之晚矣。

上一篇新药开发

下一篇稳定性研究